(一)论文: 1998年以来发表音乐学、民俗学、人类学、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教育学论文31篇: 1、试论民俗事项中民歌的特点,《教育与教学研究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中册; 2、试论民歌与民俗的相互关系, 《信阳师院学报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98(1); 3、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, 《音乐教育与改革》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(6); 4、论豫南民间歌舞“花鼓灯”音乐, 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1998(4); 5、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,《中国音乐》中国音乐学院学报,1999(2); 6、豫南“岔灯”民俗,《艺术学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刊,2000(1); 7、解读性张力下的汉族情歌,《民族艺术》国家民委主办2000(2); 8、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(二),《天籁》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(3); 9、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(一),《旋律研究论集》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,2000(06); 10、豫南“岔灯”的民俗文化解义,《美与时代》2002(1); 11、河南太康道情戏考略,《戏曲研究》2002(1); 12、略论太康道情戏的形成与音乐的板式类型,《云南艺术学院学报》2002(2); 13、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,《天籁》天津音乐学院学报,2002(4); 14、管窥传统和声学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与发展(一)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2(5)。 15、淮西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,《中国音乐》中国音乐学院学报,2003(3)。 16、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(二)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3(5)。 17、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5(1)。 18、论豫南“岔灯”民俗之基础,《艺术探索》广西艺术学院学报,2005(2)。 19、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06(4)。 20、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,《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——中国音乐传播论坛(第二辑》,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,2007(2) 21、乐谱: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,《中国音乐》中国音乐学学报2007(3)。 22、论民族音乐学的跨学科研究之基础,《黄钟》武汉音乐学院学报,2009(3)。 23、论中国民间音乐音调中的多元化受容——以“槐口坠子书”唱腔的受容性为例,《中国音乐》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08(3)。 24、论豫南皖西“杠天神戏”的基本功能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8(5)。 25、一本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基础的道乐研究专著——读孙凡《全真正韵闵谱研究》有感,《美与时代》2008(7)。 26、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,《音乐研究》2009(5)。 27、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,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,2009年6月。 28、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——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10(2)。 29、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,《音乐探索》2011(1) 30、论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的概念、方法和表达方式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11(2)。 31、论音乐文化的过渡与融合——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的基本特质为例,《音乐研究》2011(3)。 32、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——以豫南皖西民间仪式舞蹈展演为例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12(3) 33、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测音研究,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》2014(2) 34、被细化了的历史——杨和平《浙江音乐史》读后感,《人民音乐》2015(4) 35.心系三湘、情动四水——论孟勇交响乐作品《湘江》和《日出东山》的三重结构,《创作与评论》,2016(1); 36.论质性研究方法运用与陕北音乐文化研究——《区域—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》一书读后感,《人民音乐》,2016(2);(二)著作与教材: 1998年以来参编和撰写省部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出版学术专著8部 1.《大学生音乐基础》,副主编,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,1998年10月版; 2.《交响音乐赏析》,编委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2年8月版; 3.《中国传统音乐述稿》,主编,河南大学出版社,2004年12月版; 4、《中国民族音乐》,专著,撰写“中州音乐”部分,2008年8月版; 5、《中国传统艺术论》,专著,撰写“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论”部分,2008年12月版; 6、《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》,专著,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,2012年10月版; 7、《封尘的绝响:钟离国钟磬乐器研究》,专著(合著),苏州大学出版社,2013年5月版。 8、《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探索》,专著(合著),中国商务出版社,2013年11月。 9、《中州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》,专著(合著),河南大学出版社。2014年07月。 10.《谁家玉笛暗飞声——中国笛箫艺术研究》,专著(合著,第一作者),中国原子能出版社, 2015年11月 另:现已完成书稿5部: 1、《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》(25万字,国家项目书稿); 2、《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》(22万字,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书稿); 3、《中州传统音乐概论》(27万字,专著,书稿); 4、两本系列研究(民族音乐学、中国传统音乐与音乐史研究)文集。 (三)创作与获奖: 1997年以来获得地厅级以上奖励15项 1. 歌曲《中原之歌》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“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”; 2. 歌曲《我的母亲我的中华》1997年12月信阳地委宣传部“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”; 3. 和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与尝试,1998年6月河南省音乐教改研究论文一等奖; 4. 豫南山歌的句式结构分析,1999年10月河南省音乐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. 5.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,2000年8月 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. 6. 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,2000年9月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科学研究贡献一等奖. 7.2002年9月获得信阳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三等奖 8.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,2005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教育一等奖。 9.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、融合与中国“真喜剧”形成问题研究,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 10、论高师音乐人才培养的知识储备方法,2009年2月河南省教育厅,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效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。 11、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,2009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。 12、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,2010年6月信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。 13、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用乐的三种观念,2010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 14、《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》,专著,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,获奖编号:2012-C-T032,2013.8 15、《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》,专著,2012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,获奖编号:2013-023,2013.9. 16. 管弦乐合奏《舞傩》,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指导教师一等奖,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〔2014〕445号,2014年11月10日。 17.《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测音研究》,论文,湖南省第四届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,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〔2014〕445号,2014年11月10日。 18.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,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〔2014〕445号,2014年11月10日。 19. 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器乐节目《舞傩》表演类甲组二等奖。教育部主办,2015年3月。 (四)项目: 1998年以来主持、参与省厅级以上项目18项 1.豫南民间音乐研究,1998.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, 结项。 2.音乐表演者的临场心理问题研究,1998.05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第二完成人, 结项。 3.高师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整体优化改革研究,1999.0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师范教育科研项目第四完成人, 结项。 4.豫南民间歌舞的审美研究,2000.02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主持人, 结项。 5.关于抢救和开发河南道情戏的研究,2001.09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, 结项。 6.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,2002.0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, 结项。 7.淮河流域河南民间音乐文化研究,2003.0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,结项。 8.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研究,2011.07国家艺术规划项目主持人,结项。 9.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化问题研究,2005年4月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第二完成人,结项。 10.历史文化资料挖掘、拯救与开发研究——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,2006年11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,结项。 11.中原文化生态及其生成规律研究,2007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第二完成人,结项。 12.中原文化生态问题研究,2007年9月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第二完成人,结项。 13.宋金元时期中原俗乐存在形态及流变、融合与中国“真喜剧”形成问题研究,2007年9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三完成人,结项。 14.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,2011年8月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持人,结项。 15.莆仙地区民间信仰舞蹈研究,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,在研,项目编号:2010C019。 16.跨文化的草根艺术——大别山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质研究,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,在研。项目批号:12YJA760031 17.湖湘音乐文化史研究,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参与人,在研,项目编号:12YBA329。 18.淮河流域音乐文化史研究,2013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,在研,项目批准号:13DD25。 19.民间音乐艺术市场化转化方式研究-以信阳民歌表演的市场运作为例,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,指导教师,主持人:张荣华,项目编号:201310477026,批准单位:教育部高等教育司,批准时间:2013年9月17日, 20.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湖湘草根阶层的民歌文化志研究,项目编号:13YBA351,批准时间:2013年10月 21.湖湘维吾尔族音乐文化族性认同的内在张力研究,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,第一参与人,在研。项目批号:12YJA760031,批准时间,2015年8月 (六)讲学13次: 1、 西北师范大学,《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》。2004年7月,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13届年会暨第一届花儿国际学术研讨会; 2、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:《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》;2008年5月,学术讲座; 3、 西北师范大学,《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区域音乐研究》,2006年9月,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11届年会。 4、 杭州师范大学:《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跨学科研究之基础》,2008年11月,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15届年会 5、 福建师范大学,《从豫南“岔灯”民俗探析豫南民间歌舞“花鼓灯”的形成》,2009年11月,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14届学术研讨会 6、 南京艺术学院:《信阳民歌音调的实证性研究》,2010年10月,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16届年会; 7、 北京大学:《论区域音乐研究的逻辑起点: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为例》,2011年10月,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16届国际音乐学术研讨会; 8、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:《论中国区域音乐研究的理论与实践:以中国民歌研究为例》,2012年5月,学术讲座。 9、 西安音乐学院:《论区域音乐研究的逻辑起点:以淮河流域民间音乐的文化区划为例》2012年7月,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17届年会; 10、淮阴师范学院。2002年 11、南昌航空航天大学 12、湖北工程学院 13、山西长治学院 14、湖南文理学院‘2015年6月 15、浙江音乐学院,2015年9月 |